> 文章列表 > “多留萤火明书案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多留萤火明书案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多留萤火明书案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多留萤火明书案”出自宋代叶适的《李处士挽诗》。

“多留萤火明书案”全诗

《李处士挽诗》

宋代 叶适

忆吟诗句与君儿,曾说高宗涕自挥。

两地兵休重富乐,百年家活共轻肥。

多留萤火明书案,闲看鱼蓑傍钓矶。

身内已无尘土僻,霜阡雪坞送将归。

《李处士挽诗》叶适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李处士挽诗》是宋代诗人叶适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李处士挽诗

忆吟诗句与君儿,

曾说高宗涕自挥。

两地兵休重富乐,

百年家活共轻肥。

多留萤火明书案,

闲看鱼蓑傍钓矶。

身内已无尘土僻,

霜阡雪坞送将归。

译文:

回忆起与你共吟诗句,

曾述高宗悲泪涌流。

两地战乱消散,重享富足与欢乐,

百年家族生计共同轻松肥沃。

多次留下萤火明亮书案,

闲暇时看鱼网蓑衣傍着钓鱼台。

我的内心已摆脱了尘埃的封闭,

在霜露覆盖的山坡和雪堆里送你归来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李处士的情景,他与叶适共同吟诗,曾经谈及过高宗(宋神宗)的悲伤并流下了眼泪。然而,如今战乱已经平息,生活变得富足而幸福,家庭事务变得轻松愉快。在安宁的环境中,处士经常点亮灯火,坐在书案旁,或者闲暇时在钓鱼台旁观赏渔民穿着蓑衣捕鱼。他的内心已经摆脱了尘埃的纷扰,如同山坡上的霜露和雪堆一样纯净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心境的追求,同时也展现了对友情和家庭幸福的珍视。

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,通过对细腻情感的刻画,展示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心境。叶适通过对李处士的生活场景的描绘,传达了对安宁与舒适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友情和家庭幸福的珍视之情。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,给读者以思考与共鸣的空间。